杭州師范大學國學院,恕園17號樓407室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倉前街道海曙路58號
杭州師范大學72信箱 311121
電話、傳真:86-571-28866128
Email:[email protected](辦公室主任俞云和)
Tel/Fax:86-571-28866128
杭州師范大學國學院簡介:
本院成立于2011年5月20日,是進行國學教育與研究的學術機構,由杭州師范大學副校長何俊教授兼任院長,范立舟、葉斌、鄧新文教授擔任副院長。本院院訓為“好學力行”,語出《中庸》:“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好學力行”反映了2000多年的儒家修己達人的精神,更是對學院同仁知行互進的勉勵。
國學院常設院務委員會,負責國學院重大事務,由院長、副院長與本校相關學院領導組成,首屆院務委員會成員是:何俊、范立舟、葉斌、鄧新文、沈松勤、朱俊瑞、田耀農(nóng)、方愛龍。主任由何俊教授擔任。
國學院專設學術委員會,專聘國內(nèi)外相關學者組成,負責國學院學術咨詢工作,首屆學術委員會成員是:陳來(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中國哲學研究會會長)、劉東(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國學院副院長)、鄧小南(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廖可斌(北京大學教授)、張涌泉(浙江師范大學教授、長江學者)。主任由陳來教授擔任。
國學院專聘顧問兩人,由張豈之先生(清華大學、西北大學雙聘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學風建設委員會主任)、王寧先生(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學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國學院專職人員共10名,包括教學科研人員9名,行政人員1名。教學科研人員均具博士學位,其中教授4名,專職研究員1名,講師4名。專職人員所涉專業(yè),包括中國古代史、中國思想史、中國哲學、中國文學等。
*國學教育旨在傳承中華文明,滋養(yǎng)明理、怡情、力行的素質。配合本校爭創(chuàng)**的本科與研究生教育,在通識教育中開設國學教育系列;繼承本校百年來優(yōu)秀的初教傳統(tǒng),在學前、小教、中等教育中探索國學教育;投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世界多元文明的共生,在國際教育中融入國學教育;參與民間的國學補課與再教育,在社會教育中推進國學教育。
*國學研究旨在認識中華文明,探討中國文化的創(chuàng)新。中晚唐以降,隨著中國經(jīng)濟中心的東南移動,以杭州為中心的兩浙地區(qū)千余年來始終是中國經(jīng)濟與社會、學術與思想最活躍的核心,而宋文化則是其代表,不僅影響于此后的中國,而且影響于當時與后世的國際社會。故國學院專設“國際宋研究中心”,聘請美國Hoyt Tillman教授擔任中心主任。
*晚清以降,西方文明襲卷全球,中國融入世界,本校前身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以及其后的浙江**師范學校,投身于新文化運動,引領風騷;浙省精英,堪稱二十世紀中國學術與思想的典范。故國學院專設“二十世紀中國學術思想研究所”。
*浙江思想學術,始盛于南宋。因政治中心之轉移而人才薈萃于東南,浙學遂趨繁榮,而以學派之成立及其學術傳承之相對的系統(tǒng)性為鮮明特色,浙江遂為蔚為明清兩代人文淵藪。浙學,代表了某種新的價值形態(tài)的確立,并由此而對中國此后的思想文化產(chǎn)生深刻而久遠的影響,對浙江地區(qū)民眾之集體的文化心理及其價值理念之養(yǎng)成,有熏染陶冶之功。開展浙學研究,對揭示整個浙江學術文化傳統(tǒng)和浙江精神的形成和發(fā)展的影響,以及此種精神傳統(tǒng)對當代浙江及當代中國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思想文化建設的現(xiàn)實意義。故專設“浙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