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經常提到底部一說,什么政策底,估值底,市場底之類的。其實在樓市中同樣存在政策底,市場底。
11月10日,央行公布經濟運行數據:2021年10月末,住戶貸款增加4647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221億元,同比多增162億元。這是結束了連續(xù)5個月的同比負增長,自5月份以來首次實現同比多增。
同時,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7.7萬億元,當月增加3481億元,較9月多增1013億元。
這幾條數據透露一個關鍵信號:樓市開始出現了轉暖的跡象。
當然這其中功勞**的,莫過于“信貸放松”。上個月,央行對外表示,“少數城市房價回穩(wěn)后,房貸供需關系也將回歸正常。”緊接著,大約20個城市下調了房貸利率,青島、中山、泰州、鄭州、廣州、佛山等城市,開始正常批貸辦手續(xù)。其次,過去,“個人住房貸款”,這個數據只能再“每季度”的統(tǒng)計報告中看到,而現在,頭一次把它單獨拿出來,以月為單位發(fā)布報告。
這就是在給市場信心,高層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變。再加上央行一直強調對房地產市場的“兩個維護”。
種種跡象表明房地產行業(yè)的政策底已經出現了。
前不久樓市方面出現了幾個好消息:央行旗下的《金融時報》,高調報道了高盛集團抄底中國房企債券,還透露了10月房貸出現較大反彈。由于該消息刺激11月10日到11日,房地產板塊連續(xù)兩天在A股市場里漲幅**,在港股中也表現優(yōu)異。房地產行業(yè)的大反擊,正在全面展開。在房地產的帶動下,建材、家居用品、保險等相關行業(yè),也都出現了較好的漲幅。
在金融市場中房地產股票和債券見底,可以說樓市在金融市場的市場底初步走出來了。
除此之外另外一個市場底,則更關鍵,那就是樓市的二級市場、三級市場,也就是新房、二手房市場,如果成交持續(xù)顯著放量,意味著見底了。但這個市場底,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并且催生這個市場底的還是要看政策。
首先最讓人關心的是盡快公布房地產稅試點名單和國家層面的試點方案,而且這些方案和細則要比較溫和、可承受,才能真正讓市場回暖。很多人都在觀望,主要是等房地產稅試點真正落地。
第二,是金融和稅收政策。房地產信貸政策已經開始放松,但愿意買房子的人大幅減少了,部分城市已經對樓市減稅了,比如此前珠海、肇慶、中山、東莞、惠州等幾個大灣區(qū)樓市,就降低了二手房交易里的個人所得稅。
第三,是行政干預措施的放松,包括限購、限售、限價等。部分市場長期偏冷的城市,比如沈陽、長春、哈爾濱、鄭州、濟南、天津、太原、石家莊、青島等,都應該考慮放松限購、限售、限價等政策。
樓市調控的目的是穩(wěn)房價、穩(wěn)地價、穩(wěn)預期。當樓市過熱的時候,就應該收緊;當樓市過冷的時候,也應該大大方方放松。
如果房地產行業(yè)崩盤,股市一定也會崩盤,因為房地產事實上還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yè)。
房地產和建筑業(yè),占了中國GDP的13.7%,直接吃房地產飯的就業(yè)人口接近7000萬人,加上他們需要撫養(yǎng)或者贍養(yǎng)的家人,總人口在2.5到3億之間。所以,房地產不能倒,也不會倒。
中國經濟對房地產的過度依賴,需要在發(fā)展中解決,一定要立足長遠、不能操之過急。直到今天,美國房地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然遠遠高于中國。這當然跟美國房地產增加值統(tǒng)計口徑比較寬有關,但即便剔除這個因素,房地產對美國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產業(yè)。
隨著美聯儲宣布啟動Taper,美國最新通脹率創(chuàng)出30新高,以及美股擔心大通脹而大跌
房企暴雷的隱憂逐步化解,市場開始轉暖,中國樓市最壞的時候過去了。
聲明:本站旨在為用戶提供更多樓盤信息,內容所有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風聲(樓市壹哥)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杭州看房網立場,如需刪除直接發(fā)郵件聯系我們!